怎么解决集成电路人才短缺?保量、提质、解决问题

2020第三届半导体才智大会暨“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南京)成立仪式在南京召开。会上,《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

《白皮书》显示,按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及对应人均产值推算,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万人左右。

《白皮书》提出了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存在的问题:

1、我国领军和高端人才紧缺,对人才吸引力不足。

2、我国人才培养师资和实训条件支撑不足,产教融合有待增强。

3、我国集成电路企业间挖角现象普遍,导致人才流动频繁。

4、我国对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不足,科研人员活力有待激发。

对此,《白皮书》提出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政策激励与引导;利用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建设优势推动产教融合;加大集成电路产业海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和保留;引导建立企业间人才合作平台以规范人才流动机制等四大应对策略建议。

人员规模年增长11.04%

这些年,我国在集成电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中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2020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投票通过集成电路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将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提案。这些举措均有助于缓解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供需的缺口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保“量”同时应当提“质”

尽管我国集成电路人才资源供需逐步得到缓解,但是整个产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攻坚发展期,这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有力推动。因此,未来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仍需加强,重点将在保“量”的同时,朝提“质”的方向转变。

重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呢?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产教融合、产学融合等方面工作。

王阳元指出,在强调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同时,必须注意到要加强产业R&D活动。“大学首先要坚持立足国际科学前沿,从事基础研究,着重于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这个原始创新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一个源泉,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要加强产业的R&D活动。”王阳元指出,要把产业当前的战略需求,包括整个产业链的战略需求,列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科学和工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不仅仅只是一个学习的问题,而是要针对当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